- 特斯拉的汽车究竟如何?有用过的说说吗?
- 蔚来CEO李斌:特斯拉花了16年盈利,蔚来不会超过10年,对于这番言论你怎么看?
- 特斯拉公司市值为什么会这么高?
- 特斯拉事故率这么高,为什么在许多国人眼里还是真香?
- 特斯拉“建厂+降价”策略入华,会复制当年苹果入华的奇迹吗?
特斯拉的汽车究竟如何?有用过的说说吗?
非常中肯的回答你,很不错,关键还是看你是否是第一辆车,第一辆最好是燃油的;第二看是否是辆量摇号电动车,那MODEL 3 是个号的选择,目前不到30万;第三看预算和用途衡量;
单纯说车,买过之后,随着升级,每段时间都有新体验,挺好玩的;就像手机升级一样
大家好,我是下底不传中。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有多流行,新能源汽车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了,国家对其的大力推动,使得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新能源汽车的开山级元老大概非特斯拉莫属了,特斯拉来自于美国,不仅是汽车,也致力于太阳能板等新能源领域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网上的评论褒贬不一,大多数都是没有接触过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在担心车辆的续航问题和使用寿命。那特斯拉的车到底怎么样呢?
个人当时买车就是冲着新能源环保省钱去的,特斯拉车主可以享受超级强充电桩终身免费的***,平时开车花费很小,算下来不到汽油车的三分之一花费。保养上面也比较简单,自己的车尚未出现过大问题,平时只做常规的保养,比汽油车省心很多。
让你有面子!同级别车,续航相当,比比亚迪秦EV贵10万多,但是有面子啊!电池没有比亚迪安全,但是让你有面子!电动车的三大件电池电机电控,三者***斯拉仅有电控,全球车企中三者都做的唯有比亚迪,但是特斯拉让你有面子!
什么外观,性能,内饰,工艺,安全都不谈。仅一点切身感受供参考。车在路上磕磕碰碰是早晚的事儿。全铝车身是轻,但是挤了撞了就直接断裂,不能钣金,想刮刮腻子快修?门儿也没有,不想车瘪着上路,就只能高价整块更换。车送修2个多月了,还没开回来,说新车都交付不过来,没配件。
蔚来CEO李斌:特斯拉花了16年盈利,蔚来不会超过10年,对于这番言论你怎么看?
谢邀!
那这个倒是事实,我们知道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确实是在探索这条路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方面,蔚来汽车包括国内一众新能源汽车,其实吃的是现成的,因为模式已经被特斯拉走了出来。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后面的新能源汽车都有后发优势,也就是说少走弯路,直接从成熟路线模仿就可以了,目前来看的话,蔚来汽车确实也是在从某一种层面来模仿特斯拉。
与此同时我们知道蔚来汽车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在国内售价同时要比特斯拉汽车贵很多,可以看出未来汽车的总体利润率还是比较高的,加上国家的补贴,所以说蔚来汽车虽然在亏损,但其实单价已经很高了。
所以现在的状态只能说是未来汽车有着后发的优势,但盈利不盈利这其实很难,首先我们说未来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哪一方面与特斯拉全面的相比的话,蔚来汽车可能更像一个组装厂商,而特斯拉则是拥有诸多核心技术。
特斯拉更像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规则制造者,无论是所谓的超级充电桩还是电控技术包括***用最佳的电池,特斯拉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
对比来看的话,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里你少有在这几个方面都比较出色的厂商,这其中就包括蔚来汽车,而比亚迪也是本土,唯一可能在核心技术层面还占据一部分的汽车厂商。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直到现在才只做到了量产,而量产的数量还远远不够,也就是说特斯拉还远远没有达到盈利的状态,目前还在持续的亏损,要知道,如果中国市场继续表现不佳的话,那么特斯拉其实会受到重创,所以说李斌这个说法也不是特别准确。
总之蔚来汽车,无论是从最后的股东构成还是说,目前现在的模式都处于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正确比较健康的状态,加上本身就有互联网巨头的支撑,所以说在资金层面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同时也并不缺乏流量的知识,目前其实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层面的突破,比如说电控系统或者说电池层面。
事实上今年其实就可以见分晓,特斯拉进入国内之后,肯定会和蔚来汽车直面竞争,到时候孰优孰劣就会见分晓。
把盈利时间定在特斯拉的时间合适
至少特斯拉是高端品牌了
当初有人做企业
把目标定在了雀巢
后来多少年了也没达到雀巢标准
鸟巢也没有
怎么说呢?
做企业把目标锁定世界第一是有追求的表现
但是必须着眼于手握的东西
第一条,不要比特斯拉,不要比特斯拉,特斯拉从马克斯接受到第一款量产车都花了好几年,
而且最为关键的,特斯拉这么多年一直都在死亡边缘,可能这个季度盈利了,下一个季度又亏损了,美国市场相比中国市场是完全不一样的市场,特斯拉的5-8万美金,相对于美国普通人收入,接近一年左右的收入,而且美国人平均里程和中国完全不一样,中国普通人还做不到一人一车,往往是一家一车,也就让电动车的里程问题放大了,购买决策难度大了很多。
第二条,行业决定了,蔚来的创业成本太高,蔚来进入的是一个高度成熟细致化管理的行业,汽车行业,让蔚来失血太快了,现在,4年时间几乎把除了最后一次融资的钱,全部花干净,这是不可想象的。阿里巴巴做b2b加起来都没有烧到5000w美金,公司在01年就进入盈利环节,但是现在10亿烧不出来一个阿里巴巴b2b,差不多的理由吧,行业高度成熟时候创业就像在暴风雨中骑独轮车走钢丝,如果我是投资人,我不会去等待你成长。
特斯拉公司市值为什么会这么高?
1. 特斯拉所在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朝阳产业,现在得到世界各国***政策的倾斜。投资人认为,这个世界上的石油是有限,总有一天传统汽车会无油可加,被淘汰;而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的替代品。所以市场上给予的新能源汽车车企估值,就远远高于传统汽车。
以传统汽车车企戴姆勒公司和特斯拉做下对比。戴姆勒公司当前总市值约800亿美元,剔除公司200多亿美元的现金,总市值才500多亿美元。而特斯拉截至10月18日的总市值是594亿美元,PB为11.63。
可是从业绩来看,戴姆勒公司2016年净利润85.26亿欧元,而特斯拉亏了6.67亿美元。特斯拉常年亏损,自2010年上市以来就没盈利过,但是估值就是高。
2. 一时的亏损对于公司来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行业的影响力。
特斯拉Model 3将为目前成本最低且性能最强的纯电动汽车,凭借平民化价格和极高的性价比,甚至跳出电动车品类竞争,直接挑战传统车企的燃油车主要市场。特斯拉依靠Model S和Model X攻占中高端用户市场,***了用户对新能源车的需求,Model 3的推出则更进一步倒逼传统车企。
3.特斯拉一直在布局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在汽车上的最先应用者。特斯拉在今年秋季发布会上宣布,目前生产的所有车型都将剧本进行自动驾驶的硬件基础。这些自动驾驶硬件包括:1)车身四周加装8个摄像头,提供360度环视功能;2)搭载12颗超声波传感器,用以***侦测;3)升级增强版的毫米波雷达。
通过媒体与自媒体炒作的结果,特斯拉目前的股价中,大约包括15%的“20万刀***火星***”,10%的“真空管道交通”,15%的无聊挖洞,10%的星链***,20%航天火箭(包括火箭回收),10%区块链(狗狗币和比特币),剩下约20%才是电动车。电动车比例中10%真正属于电动车,另一半是还不成熟、经常致人死亡的自动驾驶技术。
因此,如果你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特斯拉市值80%是虚的,或完全是***的(火星***,真空管道交通),或不***,但业务其实不属于特斯拉范畴(如火箭与星链)。但是马斯克公关做得很好,或催眠级的忽悠做得很好(马斯克说,“相信人民”,潜台词是”老百姓好催眠”),于是就有了我们时代的笑料:一个做丰田3%的车子的公司,却有丰田3倍的市值。
特斯拉事故率这么高,为什么在许多国人眼里还是真香?
真没觉得这车有什么好的,三月份买的,是老板买了给我工作用车,第二次开时,差点吓到我,踩刹车像踩在石头上,毫无感觉,吓得我又慢慢倒回车位,过了二天再次开时,它刹车又好了,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现在还没出现过刹车问题,但看了新闻报道,每天开的还是提心吊胆的!
特斯拉“建厂+降价”策略入华,会***当年苹果入华的奇迹吗?
特斯拉“建厂+ 官降”的原因是什么?苹果入华创造的奇迹不值得反思吗?
苹果手机在中国消费市场的火爆是现象级的存在,不具备***的可能性。其成功的因素有IOS系统封闭生态的优势,在开源安卓疯狂发育的阶段苹果选择了保守;而对于从功能机过渡到智能机的用户群体,这种封闭的系统生态也足以满足很多人的用户需求,安卓疯狂的发育必然会带来各种问题。自此苹果手机成为稳定或卓越的代名词,直至今日仍然被视为超越安卓架构的手机。
然而这种局限性思维是非常可悲的,参考摩尔定律可以得出开放的安卓必然会有极快的成长速度,一旦成长到某一节点则能达到稳定并超越封闭IOS。事实也证明了这种理论是正确的,优秀的安卓系统加上强悍的硬件配置能够实现很多在IOS中难以想象的功能,这其中就有一些强大的自主品牌,比如技术流的华为、体验流的小米以及用户画像与产品匹配非常垂直的VO,这些产品的用户体验可超越IOS,但是现实情况还是有些尴尬,果粉依旧偏执。
造成这种偏执的原因是用户习惯以及人本身的“思维懒惰”,这种懒惰可理解为不善于思考。一旦被局限在一个系统中并且适应之后,即使它再差再落后也会被视为最理想。这种思维成就了乔布斯,但真正成就苹果的因素不仅是这一点,最重要的一点是【名人效应】;在某某明星某某重量级大腕于公共场合使用苹果手机的时候,一旦被媒体公之于众则会引发名人效应。群体意识普遍不具备逻辑分析能力,随大流或者模仿某一标志人物是其行事的基准;所以思维懒惰加上名人效应,这才是苹果手机仍然是行业巨头的基础。
手机与汽车概念不同
在苹果手机风靡的时代出现了非常可悲可叹的案例,比如“大腰子换手机”。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不值得讨论,其结局如何也不值得关注与同情;本篇需要讨论的是割1个“大腰子”能换个手机,割几个“大腰子”能换台30万级起售的低配汽车呢?非常尖刻的答案就不再描述了,汽车是大宗消费品,与随着消费升级而变成快销廉价商品的智能手机不是同一概念的消费品;也就是说有太多人买得起手机,但有能力消费特斯拉的消费者基数是极小的。
曹德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具备消费能力的人不超过2亿。这句话引发了“曹马之争”,实际这是描述不清晰导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具备汽车消费能力的人不足2亿;虽然个人名下等级的汽车超过了2.1亿台,但如果去消费终端做一做统计的话,相信大部分年轻的汽车消费者是以家庭收入标准去购车;说白了就是一台车代表了几个人的购买力,而就是以这种方式购车,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车辆仍然是15万以下消费级及入门级汽车。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但是消费层级尚未达到较高的等级;或者说多年来形成的合资汽车主导市场的模式,决定了消费层级达到海外汽车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这些老牌外企只拿出同价位比其本土市场品质定位低的产品,以至于合理的开支无法获得合理的用户体验。这就是消费市场被外企品牌主导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简而言之只有民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才能让人们用到真正有品质的好车;从这一角度分析,特斯拉做不到在中国汽车市场风靡。
原因总结:
名人效应哑火
美系品牌人设崩塌
独资建厂面对关税影响
真实技术水平早已被起底
特斯拉的前身是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光伏设备以及电动车制造厂,被马斯克收购之后开始了名人营销;通过硅谷小团队的技术研发,***购松下高密度的镍钴铝电池,利用台湾富田的异步电机以及主要依靠大陆企业供应零部件的永磁同步电机,楞攒出一台以大功率掩饰操控极限、以科幻的设计与服务掩盖真实品控水平的车,这种车能够火爆对于蔚来之类的新势力品牌都是不公平的;因为蔚来使用的镍钴锰电池至少比松下的镍钴铝稳定,高密度的镍钴铝让特斯拉成为了自燃率最高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很可惜蔚来没有一个“洋户口”,所以同为造车新势力也会有不同的境遇了。
总结:特斯拉的产品定位、技术水平与产品品质决定了没有***苹果***的可能性,***的盲从消费者也在逐渐减少的过程中。特斯拉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面对GM/Ford的重压,同时克莱斯勒一旦从FAC中脱离并且被某一中企收购的话,该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贴牌进入北美市场后特斯拉的神话在其本土也会被打破。
本文由天和Auto原创发布,欢迎转发留言讨论;内容请勿搬运,保留版权保护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