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p7什么金融方案比较划算?
***有两种方案:均衡***(等额本息)和低息方案,其中等额本息走小鹏金融最低首付10%,中国银行和平安银行最低15%。低息方案没有小鹏金融,另两家银行最低首付均为15%,期限都是最高5年60期。
直接说结论:***尽量首付15%以上,因为最低首付10%走的是小鹏自家金融,利息要比15%高出不少。
同样的车,首付从27690元(10%)增加到41535元(15%)后,同样是60期最终总计还款330180元降低到274440元,中间的利息差额就有55740元。
小鹏P7作为新能源汽车,目前的市场价在二十万左右,但是它的质量对得起这个价格,非常值得购买,而且现在还推了全新的购车方案,电池租赁***,为七年分期服务以分摊电池成本,七年费用付完后,最终可获得电池所有权,另外电池融资租赁***中的车身价款也可以通过最低 30% 的首付购买,这样下来购车更划算。
小鹏广告语经典语录?
小鹏汽车的标语是“新能源出行,让未来触手可及”。这个标语传递了小鹏汽车引领新能源出行的理念,也强调了尝试新技术、创新创造、分享出行等品牌价值观。同时,标语还突出了小鹏汽车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满足用户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需求。
小鹏汽车的广告语经典语录是“智造未来,驭动之源”。
这个广告语以“驭动之源”为核心,强调了小鹏汽车“智造未来”的品牌理念,表达了小鹏汽车新能源智能汽车的研发和创新方向。
同时,这个广告语也蕴含了小鹏汽车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于汽车行业变革的信心。
1.
小鹏汽车,修身,齐家,治业,行天下。
2.
小鹏风云,动静皆风云。
3.
小鹏豪情,七彩豪情,亮丽人生。
4.
小鹏汽车,驾驭小鹏,成就未来。
5.
小鹏风神,风神起兮云飞扬。
小鹏汽车订车到提车流程?
下定单签合同的步骤:
1、下载小鹏汽车的APP,通过在线自主下单,在下单的时候要填写各种个人信息和销售的信息。
2、在线支付1万元定金,定金支付完不可退的。
3、销售小姐姐登录她的内部办公平台,打印纸质合同,并让你签字确认。在这个确认前,选型配置都是可以更改的,据说这个合同签完传给生产线就彻底改不了了。
4、尾款提车的时候再付。
当时签合同的时候看合同条款明显偏向拟定方,又不可更改,有点不舒服,但想想可以理解,也没什么大毛病。但注意力都再合同那,也忘了拍照了~
因为选的小鹏 G3 520 智享版 冷峻灰 内饰下黑上白,属于交付快的车型,一般10多天就能交付。但因我还得出差,元旦才能回北京。就把交付日放宽松了,定在了2020年1月2日。小鹏还能预约交付日,***性化!
剩下的就是该干啥就干啥去吧~ 记得大约过了5天左右吧,有个交付小姐姐给我电话,确认了交付订单的交付流程,说车可以随时从海马郑州工厂运出来。小鹏的运输好像是凑8辆一板车开运。
小鹏汽车有外资吗?
小鹏汽车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拥有来自多个外资投资者的资金支持,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知名企业。这些外资的注入为小鹏汽车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并使其能够在研发、生产和营销方面取得长远的发展。
同时,小鹏汽车也通过国际合作和全球布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现了与国际汽车市场的对接。因此,可以说小鹏汽车具有外资支持,这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威马、小鹏......造车新势力为何纷纷投身网约车行业?
网约车是个新兴的行业,太多车企没有好的出路就会依靠风口带动自己,目前我国的情况网约车走下坡路,新的一轮洗牌即将开始,网约车是个好项目,就看大家怎么对待。太多车企想从风口抢一杯羹。但是世事难料,从事网约车也是为了提高销量。增加品牌曝光率。
新能源汽车两大消费者群体:C端、B端,多数造车新势力以及部分老牌车企均面向B端。
C_consumer释义为消费者,对于车企而言是真正销售网点面对的广大老百姓,可以理解为“散客”;完全依靠C端销售的汽车品牌以燃油动力汽车为主,因为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以Fourstar(SSSS)销售服务的售车模式,而且各大品牌完全一致;在同样的终端以同样的方式让车辆面对消费者,这种销售方式是非信息时代成本最低的。
而新能源汽车与燃油动力汽车不同,作为全新车型这种车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电池容量小造成了续航里程过短,电池容量衰减后需要更换电池组的成本太高,以及少数造车新势力品牌服务网点并不全面,这些原因造成了新能源汽车认可度低和品牌影响力小。
在这一大类车型中目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只有比亚迪和特拉斯,前者依靠技术控制成本并一次次的刷新性能,后者依靠进口品牌的影响力实现了真正面向C端销售。
除了上述两个品牌以外,绝大部分车企都在面向网约或共享,比如北汽、吉利、奇瑞等等,造车新势力品牌更是数不胜数。
这些品牌在电驱技术方面几乎一穷二白,三电系统的电机、电池、电控均依靠***购,制造成本是无法有效控制的;电动汽车在制造成本方面比燃油车多出电池组这一大项,其成本基本等于其他核心部件以及整车材料的成本,而成本决定了最终的价格,所以这些车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了。
然而不论能源变革还是减少排放的目的,汽车的价格过高消费者总是不会买账的,不管是燃油还是电动汽车。
于是这些高价格的电动汽车在C端基本都是门可罗雀,为了平衡产销以保证车企的持续发展,这些品牌只能将车辆面向B(business)商务大客户领域,就是上述的网约或共享业务;这些品牌最终将利润转向合资或直接成立的出行领域,而制造汽车实际已经不盈利甚至亏损了。
共享和网约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同时也存在白热化的竞争,所以如威马小鹏之流最终的结果并不会理想,也许最终都会消失;汽车领域不需要牛毛般的品牌,乘用车领域国产汽车最终可能剩下3~5家,其中不会有一家造车新势力。
(上文由天和Auto撰写,禁止站外转载,平台内欢迎转发留言关注。)